「老師說我蛀牙了,不能吃糖了嗎?」這是許多家長在孩子牙科檢查後最常聽到的話。吃糖會蛀牙,這句話幾乎是每個人從小聽到大的口訣。但你知道嗎?蛀牙的真正兇手不是糖,而是牙齒上的細菌與不良的清潔習慣。這篇文章要帶你一起了解糖與蛀牙的關係、哪些飲食行為最容易讓孩子蛀牙,以及家長可以怎麼做來守護孩子的牙齒健康。
當孩子吃下含糖食物後,口腔中的細菌(特別是變形鏈球菌)會以糖為食,產生酸性物質,這些酸會侵蝕牙齒表面的琺瑯質,長期下來就可能形成蛀牙。這就是蛀牙的化學反應公式:
牙菌斑 + 糖分 + 時間 = 酸性侵蝕 → 蛀牙形成
換句話說,不是糖本身會蛀牙,而是糖讓壞菌變得更活躍。此外,吃的頻率比吃的總量更關鍵!長時間含糖在嘴裡、三不五時吃零食,比一次吃完還危險。
此外,也要注意糖的種類:
以下這些食物與行為,都是導致「兒童蛀牙」的高風險因子:
其實孩子不需要完全戒糖,只要掌握正確的吃法與清潔方式,就能安心吃點小甜頭、又不容易蛀牙。
Q:每天只吃一點糖,也可能蛀牙嗎?A:是的。重點是「頻率」和「清潔」。一天吃五次一點點糖,反而比一次吃一大塊蛋糕還容易蛀牙。
Q:水果糖和水果有差嗎?A:有很大差別!水果糖是高濃度精緻糖,黏性強;水果含有纖維與水分,比較不容易黏附在牙齒上,但果汁和乾果風險較高。
Q:睡前喝奶會蛀牙嗎?A:會。如果喝完奶沒刷牙就睡覺,奶中的乳糖會讓口腔中的壞菌產酸,尤其是夜間唾液減少,更容易造成蛀牙。
Q:我家孩子不吃糖也蛀牙,是為什麼?A:可能是清潔不徹底、刷牙方式錯誤、牙縫沒清潔、飲食中還是有隱藏糖分(例如麵包、調味乳)。
重點不是不吃糖,而是吃得聰明、刷得徹底
吃糖不是洪水猛獸,重點在於「吃得聰明」與「刷牙確實」。建立良好的飲食與清潔習慣,比一味禁止來得更有用。家長的陪伴與正確引導,是孩子口腔健康的最大關鍵!